聖山 瓦托佩迪修道院

 

Email: filoxenia@vatopedi.gr

瓦托佩迪修道院在聖山諸道院的尊榮序列中排位第二。其始建於十世紀後半葉,由阿塔納西、尼科拉和安托尼三位修士創立。他們是來自安德里亞努頗利的同鄉,又都曾師從聖山道院制度的始祖聖阿塔納西。

本修道院並非在某個時期一次建成的,其建造過程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故而如今我們所見的道院建築是一個龐大的複合體,由高大的外牆和四方形的堡壘式建築所圍繞,廣闊的庭院中分佈著中央教堂(被奉獻於誕神女福音瞻禮,也即聖母領報瞻禮)、平面造型為十字形的齋堂以及眾多小經堂,在這些小經堂中,最為重要的是“聖母聖帶小堂”。

 

在中央教堂内,存留有聖山如今僅見的古代墙面馬賽克聖像。而同一教堂內的壁畫則繪製於一三一二年,是帕廖羅格朝藝術復興的一個重要代表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德撒洛尼基(薩洛尼卡)著名畫師馬努伊爾-龐瑟利諾的真跡。

近幾十年來,本道院發展興旺,如今常住修士已經達到百餘人。

除了上述的馬賽克造像和壁畫外,本道院還擁有數量龐大的各類聖像、抄本古卷、聖器等,其中不乏舉世無雙的珍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道院所供奉的聖髑數量,也是聖山所有修道院中最多的,其中包括聖金口約安的不朽之耳。

 

歷史上本道院的修士中,有多達四十位被教會宣布為聖徒,其中最著名的有東正教偉大的神學家聖格利高里-帕拉馬斯(十四世紀)和俄羅斯人民的光照者聖馬克息默-格萊科(希臘人馬克息默,十六世紀)。

著名的阿托斯學院,也是由瓦托佩迪道院的修士所創始的,這所學校,不僅僅為聖山的修士,同時也為世俗世界的希臘人提供教育。

至聖誕神女之聖帶

 

流溢聖恩之聖物,上帝之母的聖帶,是瓦托佩迪道院最為神聖的物品,也是聖母瑪利亞如今存留於世的唯一遺物。

根據聖傳和教會歷史記載,至聖誕神女安息後三日,其靈魂肉身一併升於諸天。就在聖母升天之際,將此聖帶授予了聖宗徒托瑪。

根據傳承所言,這條聖帶是童貞聖母本人用駱駝毛織成的。拜占庭的女主佐伊(智者萊翁六世的妻子)為了感謝聖母以靈跡治好了她的疾病,命人用純金線在聖帶上繡以花紋裝飾。這些紋飾雖然已經斷為三段,但至今仍清晰可見。

最初此聖帶被保存於聖城耶路撒冷。於十二世紀時被轉移到君士坦丁堡。當時的拜占庭國君是科彌諾朝的馬努伊爾一世(一一四三年至一一八零年),他將聖帶奉安於都城,並下令將每年的八月三十一日作為聖帶奉安瞻禮而加以慶祝。最終,在康塔庫齊諾朝的國君約安六世時,出於對聖山瓦托佩迪道院的敬重,這件聖物作為國君的禮物,被迎往本院供奉,直至今日。如今聖母的聖帶被珍藏於一個純銀的寶匣內,匣子的外部鏨刻有修道院的全景。

 

聖母的聖帶具有治療婦女不孕以及癌症的特別恩寵。具體的做法是:修士們將他們編織的帶子放在聖帶原件上加以祝福,然後分發給不能生育的婦女或者罹患癌症的病人,他們將此經過祝福和接觸過聖帶的帶子貼身束於腰間,便能得到治療之恩。每年八月三十一日的聖帶節,在本道院被作為一個隆重的瞻禮加以慶祝。

 

著名的聖母顯靈聖像

眾所周知,在阿托斯聖山,最受恭敬的聖人就是至聖誕神女聖母瑪利亞,而在瓦托佩迪修道院,就擁有八尊顯靈跡的聖母像,可謂聖山諸道院之冠。

 

一,      聖壇聖母(一名造化聖母):此幅聖像繪製於十世紀。當聖山遭到阿拉伯人入侵時,管理聖壇的修士薩瓦將此聖像和聖王君士坦丁的十字架這兩樣聖物投入聖壇內的一口井中,以免遭受異教徒的褻瀆。薩瓦修士又在井壁上掛了一盞油燈,並蓋上井蓋。不幸的是,這位修士本人被俘為奴,直到七十年後才得以返回道院。回到修道院後,已是百歲老人的薩瓦修士指示他人開啟他當年鎖閉的井,眾人發現聖像和十字架毫髮無損地漂浮於水面上,井壁的油燈仍然沒有熄滅。

二,      慰藉聖母:此幅聖像本是十四世紀所繪製的壁畫,如今則被置於一個專門的聖龕內,供奉在一座小經堂中。此像的造型獨特,畫面顯示伊伊穌斯(耶穌)試圖掩住聖母的口,而聖母則拉開了聖子的手。據聖傳所言,某日修道院院長正準備把大門鑰匙交給守門修士,令他開啟山門,這時他聽見一個聲音說:“不要開啟山門,卻要登上院牆以驅逐海盜”。驚訝的院長四下踅摸,最終發現聲音來自牆上的聖母像。而更令他驚恐的是,此時聖母懷中的聖嬰伸手捂住他母親的口,說:“母親,不要知會這些罪孽深重的修士!”而聖母拉開了聖子的手,再次說了同樣的話。最終,因為聖母的提醒,修道院免遭海盜的劫掠,修士們也洗心革面,更為精進地修行。

 

三,      犧牲聖母:此幅聖像也是十四世紀的壁畫,其名由來如下:某次主殿修士(管理修道院教堂的修士)因為事務繁多而沒有及時趕到齋堂用餐。等到他來到齋堂時,主管飯食的修士以他遲到為由而拒絕給予食物。憤怒的主殿修士回到教堂,用刀扎入了這幅聖像中聖母的面龐,用這種褻瀆的行為來發洩怒氣。突然,鮮血從聖母臉上的傷口中湧流而出。見到這一奇蹟,這位修士深深地懺悔自己的罪過,並在克修和苦行中度過了自己的餘生。多年以後,人們為這位修士遷葬,打開墓穴,發現他的身體其他部分已經腐朽,惟獨那曾刺傷聖像的右手保持完整,其手至今尚且可見。

四,      抗言聖母:這仍是一副壁畫,位於教堂外殿的誦子夜經處。這幅聖像得名緣由是:當年國君德奧多西的女兒不顧聖山禁止女子進入的規則,強行進入修道院朝拜,而此副聖像發言抗議,斥責了公主踐踏傳統的行為,並不許她進入大殿。

五,      慈悲聖母:此幅聖像和上述的抗言聖母像被供奉在同一位置,但並非壁畫,而是繪製於木板上的可移動聖像。此像是十五世紀的遺物。按照格拉西莫-斯米爾納基的記載,君士坦丁堡易主後,不知出於甚麼緣故,這幅聖像被砌入了一座清真寺的牆壁內。一八九三年重修清真寺時,工人們重新發現了此像,並將其賣給了當時修道院的司庫索弗若尼修士。最初這像供奉於修道院下屬的聖安德烈精舍,後來被移入本院供奉。

六,      施油聖母:此幅也是木板聖像,繪製於十四世紀,被供奉在修道院的橄欖油庫房內。每年只有光明週的預備日(復活節後週五)这一天才從庫房中被請出。這幅聖像的故事是:某年修道院的橄欖油數量緊張,管理油庫的修士減少了對廚房的供應,於是主管廚房的修士便提出了抗議。油庫主管一氣之下,就不再加以限制,任憑廚房取油。很快油就耗盡了,管理油庫的修士對庫房內供奉的這幅聖母像說:“油用完了,您看著辦吧。”第二天打開庫房,發現所有的油罐都裝滿了上好的橄欖油,其中一個還溢了出來。

七,      槍擊聖母:這幅聖像名字的由來是:一八八二年,一群土耳其士兵來到修道院閒逛,其中一個拿這副聖母像當作靶子練習射擊,一槍射入了畫像上聖母的手部。當時這個士兵就失去了理智,變成了癡獃。看見這可怖的天罰,其他士兵害怕地離開了修道院,不再敢打擾聖地的清淨。

八,      眾后聖母:這是一幅尺寸較大的木板聖像,繪製於十七世紀。這幅像最初發顯的奇蹟是:某次一位修士在參拜時,發現電光和火花從像上迸發出來,他嚇得癱倒在地上。事後這位修士供認,雖然身為東正教的出家人,但是他私下卻偷偷修習黑巫術。